孩子不哭不鬧,別單純以為是好帶。研究顯示,每一千位新生兒中,約有一至兩位患有先天性雙側中、重度聽力損失。先天性聽損兒由於接收不到聲音,無法理解語言,直接影響學習語言的能力,若家長、老師沒有即時察覺異狀,常誤以為孩子「很好帶」,錯失學習語言的黃金期。
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宣導部主任林惠卿表示,零至六歲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,聽損兒少了周遭聲音的刺激,很難學習講話,等到周遭大人察覺異狀時,常被認為是發展遲緩;另外,有些輕度或單側聽損的孩子,未有明顯異狀,頂多在對方說完話時,央求再講一次,旁人多以為孩子只是容易分心。
「最主要還是學業、人際關係會受影響,」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能管理部主任馬英娟形容,由於聽力損失,上課只要一點點聽不清楚就容易雞同鴨講,同儕之間有人講話快、內容天馬行空,聽損兒跟不上談話節奏,當下就搞不清楚狀況,結果不僅學業成績會受影響,同學相處狀況也不是很好。
馬英娟分析,聽損原因多是先天性,七至八成聽損兒在嬰兒時期就發現異狀,少數因基因遺傳或長期中耳炎,成長過程才被發現。然而,「早知道不代表早接受」,有些家長調適心情需要時間,而延誤治療。
三個月內嬰兒可享免費篩檢
現在出生的嬰兒,都有免費的聽力篩檢。如果有聽力受損,應盡早介入。林惠卿強調,聽損雖是「不可逆」,亦即無法透過治療讓聽覺恢復,但九五%的聽損兒都有殘存聽覺,若能在零至六個月大時確診,戴上合適助聽器材,大量吸收刺激,接受聽語療育,等到三歲時,他們的語言能力已和沒有聽損的幼兒站在同一個起跑點,等於「重設起跑點」。如果孩子真的聽力有問題,起不要忽視。
資料來源:雅文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