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們在做聽力檢查時,都會使用耳視鏡先確認耳道有沒有被耳垢阻住,因為耳垢太多,很可能造成聽力檢查結果不準確的情況,當然也會影響聽力。那我們是不是平常就應該要去做耳道的清潔,也就是常常去挖耳朵?
耳垢是皮膚的死亡角質,與皮脂、耳臘混合的分泌物,呈微酸性,能抵擋外來的細菌、黴菌及灰病。大部份的人都習慣一段時間就會掏耳朵,不管是用耳耙或是棉花棒清潔。但事實上我們的耳朵有一套自我清潔的功能。
吃飯時,下顎咀嚼的動作就會把外耳道的耳屎慢慢往外推。如果常用棉花棒或是耳耙挖,不但會讓原本混合的分泌物失去保護的作用,更可能把耳垢推的更深,日積月累後形成硬塊,更不容易排除。而累積在深處的耳垢,除了可能影響聽力,也可能脤痛造成頭暈。
耳垢過多,發生影響聽力、造成搔養或是遮蔽醫生檢查耳道視線時才需要清潔。如果耳垢過硬,建議使嬰兒油、耳滴劑軟化後再清除,可以請別人幫忙,避免自己挖的太深、太大力,傷害耳膜及皮膚。如果游泳進水,先別急著使用棉花櫃,先將頭輕擺一邊,讓水自然留出。
轉自https://www.signia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