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 14, 2025 | 老人聽力
70歲的聽力,牽動你未來的腦與記憶

📌 為什麼聽力與腦部退化有關?
在過去十年間,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周邊聽力損失(Peripheral Hearing Loss)可能不只是溝通障礙,更與失智症、阿茲海默症及腦部結構退化有密切關係。
但問題在於:這些發現是否能夠在一般老年人中成立?還是只是其他神經病變的附帶結果?
2024年由 Taylor M.G. 團隊發表於《Journal of Neurology, Neurosurgery & Psychiatry》的研究提供了更明確的證據 ——
即使排除β類澱粉蛋白、腦中風等典型失智風險,單純的聽力損失仍與腦萎縮與認知下降有顯著關聯。
🔬 研究設計與方法
👥 研究對象
本研究來自英國知名的 NSHD(National Survey of Health and Development)長期追蹤資料庫:
共 287 位參與者
均為 1946 年出生,平均年齡 70.6 歲
無失智症診斷、具代表性的一般健康老年族群
📈 測量內容
參與者接受以下評估:
📌 為什麼聽力與腦部退化有關?
在過去十年間,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周邊聽力損失(Peripheral Hearing Loss)可能不只是溝通障礙,更與失智症、阿茲海默症及腦部結構退化有密切關係。
但問題在於:這些發現是否能夠在一般老年人中成立?還是只是其他神經病變的附帶結果?
2024年由 Taylor M.G. 團隊發表於《Journal of Neurology, Neurosurgery & Psychiatry》的研究提供了更明確的證據 ——
即使排除β類澱粉蛋白、腦中風等典型失智風險,單純的聽力損失仍與腦萎縮與認知下降有顯著關聯。
🔬 研究設計與方法
👥 研究對象
本研究來自英國知名的 NSHD(National Survey of Health and Development)長期追蹤資料庫:
共 287 位參與者
均為 1946 年出生,平均年齡 70.6 歲
無失智症診斷、具代表性的一般健康老年族群
📈 測量內容
參與者接受以下評估:
項目 | 工具與標準 |
---|---|
聽力 | 純音聽力測試(Pure Tone Audiometry),以最佳耳平均閾值>25dB定義為聽損 |
腦部影像 | MRI影像追蹤 2 次,間隔約 2.4 年,採用 Boundary Shift Integral 計算腦部體積變化 |
認知功能 | Preclinical Alzheimer’s Cognitive Composite(PACC)標準認知測驗 |
其他控制變項 | β-amyloid 沉積、白質高強度(WMH)、教育程度、性別、全身健康狀況等皆納入考量 |
📊 三大研究發現
1️⃣ 聽力下降者的腦萎縮速度顯著較快
研究發現,聽損者的全腦體積每年萎縮速度明顯高於聽力正常者(p=0.031)。
海馬體(Hippocampus)作為大腦記憶核心,其體積也隨聽力下降而加速萎縮(p=0.023)。
🔎 解讀:海馬萎縮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指標,這項結果強調聽損可能是一條通往記憶退化的獨立途徑。
2️⃣ 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與腦萎縮「只在聽損者中」有關聯
在有聽力障礙的族群中,腦萎縮速度越快,認知測驗的分數退化也越明顯(p=0.004)。
但在正常聽力者中,腦體積變化與認知變化之間無顯著關聯。
🔎 解讀:這顯示聽力問題可能觸發一種大腦認知資源再分配的現象,當聽力退化時,大腦需耗費更多資源來「解碼聲音」,造成認知儲備的消耗。
3️⃣ 這一切與阿茲海默典型病理(如β-amyloid)無關!
即使控制了 β 類澱粉蛋白沉積與白質病變等因素,研究結果依然成立。
表示聽力退化可能是一條獨立於典型神經退化的路徑。
🔎 解讀:聽損導致的社交退縮、刺激減少、認知負荷上升,可能共同構成另一條「非阿茲海默路徑」的腦部老化曲線。
🛡 如何提早保護你的大腦?從聽力開始
✅ 聽力退化不是無害的自然老化現象,而是腦部健康的預警燈號。
以下是我們為您整理的預防建議:
每年進行聽力檢查,特別是年滿 60 歲以上的長輩 👉預約免費檢查
及早配戴助聽器可有效降低認知退化風險 👉預約免費試戴助聽器
增加語言刺激與社交互動,避免腦部長期處於「訊號貧乏」狀態
注意耳機音量與噪音暴露,避免年輕時即開始的隱性聽損

❓常見問題 FAQ|關於聽力與大腦的連結
Q1. 聽力不好真的會讓人變笨嗎?
不是變笨,而是腦部需要額外「解碼」聲音,導致認知資源被轉移。
根據2024年 Taylor 等人研究指出,有聽力損失的長者,其腦部萎縮速度更快、認知衰退幅度更大。這代表聽力不佳會增加大腦負擔,讓大腦處理其他認知任務(例如記憶、判斷、注意力)變得困難。
Q2. 聽損造成的腦萎縮,是因為阿茲海默症嗎?
不是。這項研究已排除阿茲海默典型病因(如β-amyloid、白質病變),證實聽力本身就是一條獨立的腦退化路徑。
這讓我們更理解到:就算沒有失智病變,只要有聽力下降,大腦仍會逐步退化。
Q3. 助聽器可以幫助預防失智嗎?
越來越多研究支持:「配戴助聽器能降低認知退化風險」。
雖然助聽器無法直接「治療失智」,但它能恢復聲音刺激、維持社交參與、減少腦部負荷,進而延緩認知功能退化。
👉 根據 Lancet 醫學期刊,聽損是可以介入的最大失智風險因子。
Q4. 聽損要到什麼程度才需要助聽器?
一般來說,只要出現以下狀況,就建議諮詢專業聽力師進行試聽:
常常覺得別人講話「含糊不清」
在吵雜環境聽不清對話
電視音量越來越大
常說「蛤?你剛剛說什麼?」
社交場合容易錯過關鍵內容
🦻有些人屬於「高頻聽損」,雖然聽得到聲音,卻無法清楚分辨語音細節,這也是助聽器非常能幫助的族群。
Q5. 我現在才50歲,是否也該注意聽力?
是的,聽損不只發生在老人身上。
長期耳機、高噪音職場或家族病史都可能造成早期聽損。預防勝於治療,定期聽力檢查能提早發現問題,降低未來風險。
📞 有更多問題嗎?歡迎諮詢維膜助聽器專業團隊
📍 免費聽力評估與專人解說
📞 立即預約:0800-580-731
🔗 點此了解助聽器試戴流程 >>
🧭 維膜助聽器的溫馨提醒
如果您或家人有以下跡象,請務必正視:
看電視聲音越開越大
說話常說「蛤?你剛剛說什麼?」
在安靜環境中還覺得「好像聽不清」
明明聽得到,卻「聽不懂」或反應慢半拍
📞 免費預約聽力檢查:0800-580-731
🧭 了解維膜的專業流程與試聽服務
📞 免費服務專區|現在預約,開啟聽得見的生活
在維膜助聽器,我們提供:
🎧 免費試戴體驗:試聽各大品牌,找到最適合你的聲音
👂 專業聽力檢查:由維膜助聽器資深聽力師親自解說聽力圖
📝 補助申請協助:最高可享 NT$20,000 政府補助
📍 全台 20 間門市:立即安排離你最近的服務據點
👉 【立即填寫表單】讓我們主動聯繫你 → 點我諮詢
📞 免費專線:0800-580-731
🔗 或加入 LINE 諮詢:@wehear官方帳號
📚 研究出處與延伸閱讀推薦
原始研究:
Taylor MG, Parker TD, et al. (2024). Peripheral hearing loss at age 70 predicts brain atrophy and associated cognitive change.
Journal of Neurology, Neurosurgery & Psychiatry延伸閱讀推薦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