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 26, 2024 | 嬰幼兒聽力
如何發現嬰幼兒聽力問題?

為什麼新生兒聽力篩檢如此重要?
✅ 1. 把握語言發展黃金期(0–3歲)
嬰幼兒大腦在三歲以前對聲音的學習與刺激最為敏銳。若能在此階段發現聽力障礙,透過助聽裝置與聽語訓練,孩子的語言與溝通能力將有顯著提升。
✅ 2. 提升整體生活品質
聽得見,才說得出。篩檢後若確認聽障,早期介入不僅改善語言學習,更促進孩子在學習、人際互動與情緒管理上的發展。
✅ 3. 預防中樞發展異常
未察覺的聽力損失會影響大腦語言區域的刺激與發育,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認知與語言遲緩。
✅ 4. 降低醫療與教育成本
及早篩檢與治療可減少後續因溝通困難而需的特教、人力與長期醫療支出,對家庭與社會皆有長遠益處。
常見的聽力篩檢方法
篩檢方式 | 說明 |
---|---|
OAE(耳聲發射) | 透過微型麥克風偵測內耳耳蝸回應音波的情況,快速、非侵入性 |
AABR(自動聽性腦幹反應) | 偵測聲音刺激後腦幹神經反應,適用於高危險群或OAE異常嬰兒 |
延伸閱讀:
哪些新生兒屬於高風險族群?
以下情況的嬰兒,聽力異常風險較高,應密切追蹤篩檢結果:
家族有遺傳性聽障
母親孕期感染(如德國麻疹、皰疹)
早產兒、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
嚴重黃疸或需換血治療
新生兒窒息、缺氧史
曾使用耳毒性藥物 >5天
細菌性腦膜炎或顱顏畸形
曾插氣管內管超過10天
✅ 即使孩子無上述情況,也建議全面接受聽力篩檢,因為部分聽障嬰兒無明顯危險因子。

台灣新生兒聽力篩檢制度簡介
自 2012 年 3 月起,政府補助設籍台灣、出生未滿三個月之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。
多數產檢醫院已提供OAE或AABR初篩,必要時轉介進行複檢或聽覺行為觀察評估。
建議爸媽索取並保留聽力篩檢報告,以利日後追蹤與就醫參考。
常見問題 FAQ
Q1:我的寶寶出生時通過聽力篩檢,還需要再檢查嗎?
A:建議持續觀察。若發現孩子對聲音反應遲鈍、語言發展落後,仍應安排聽力複檢,因有部分聽力損失可能在後期才出現(稱為延遲型聽障)。
Q2:如果篩檢沒通過,會是永久性聽障嗎?
A:不一定。有時是羊水、耳垢或中耳積液干擾結果,醫師通常會安排2次複檢,確認是否為真正聽障。
Q3:通過初篩後,什麼情況需要再進一步評估?
A: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語言遲緩、無法專心聽講、常說「聽不到」或與人溝通困難,建議由專業聽力師進行完整評估。
Q4:聽力異常可以治療嗎?
A:視情況不同,介入方式包括助聽器、人工電子耳、語言訓練等。重點在於愈早發現、介入愈有效。
結語|讓每個孩子,都擁有聽見世界的權利
新生兒聽力篩檢是一道小動作,卻能為孩子打開語言發展的大門。請記得:「聽得見,說得出,發展得更好。」
👶 想了解孩子聽力狀況?我們可以幫助你
維膜助聽器提供 新生兒與嬰幼兒專業聽力評估與輔具建議,陪伴爸媽走在孩子的聽語發展之路上。
📞 免費諮詢專線:0800-580-731
💬 或加入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,預約檢查、取得補助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