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 30, 2024 | 助聽器介紹
助聽器類型與外型總整理

助聽器的常見類型與特色

1. 耳掛型助聽器(BTE)
適用聽損:輕度至極重度
外型特色:主機掛在耳背,聲音透過耳模及耳管傳入耳道
優點:
功率強、適用範圍廣
可搭配各式耳模,穩定性高
支援多種功能,如藍牙、降噪、方向性麥克風等
2. 耳道型助聽器(ITC)
適用聽損:中度至中重度
外型特色:嵌入耳道中段,部分可見
優點:
隱蔽性較佳,外觀自然
保留耳廓自然集音功能
3. 深耳道型助聽器(CIC)
適用聽損:輕度至中度
外型特色:完全藏於耳道內,不易被看見
優點:
幾乎隱形
減少風聲干擾,聽覺自然
4. 耳內型助聽器(ITE)
適用聽損:輕度至重度
外型特色:客製化耳模,填滿耳廓內部
優點:
操作簡單,適合長者
聲音穩定,容易配戴
5. 耳道內置受話器助聽器(RIC)
適用聽損:輕度至重度
外型特色:主機在耳背,受話器(喇叭)放置耳道內
優點:
聲音清晰,音質自然
配戴舒適,外型輕巧

助聽器怎麼選?從5大面向評估最適方案
1. 聽力損失程度
依照聽力檢查結果選擇合適功率與外型:
重度聽損建議選擇 BTE(耳掛型)以確保放大效果
輕度~中度聽損者可考慮 CIC、RIC 等較隱蔽的款式
❗選擇過小功率的助聽器,將可能無法滿足未來調整需求。
2. 對聲音品質的要求
若重視語音清晰度、抗噪與空間感:推薦 RIC 或高階 BTE
音質好壞也是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
3. 日常生活與配戴習慣
外觀敏感者:建議選擇隱形 CIC 或 ITC
戶外活動多者:BTE 更抗風噪與耐用
經常接電話、使用藍牙者:可選擇支援藍牙的型號
4. 年齡與操作便利性
長者或手指靈活度不佳者:ITE 或 BTE 較容易操作與更換電池
年輕族群:可考慮輕巧、時尚的設計
5. 耳道結構與醫療狀況
有慢性耳道炎、耳道閉鎖症者:應考慮骨導式助聽器(BAHA)
助聽器適用的聽損程度

專業建議:選助聽器前應做什麼?
接受專業聽力評估
與聽力師討論使用習慣、需求與預算
實際試戴與比較音質差異
💡 維膜助聽器提供免費試戴服務,讓您親身感受助聽器帶來的改變。
您或許想知道:
第一次配戴助聽器要注意什麼?5大新手技巧一次掌握!

常見問題 FAQ
Q1:我不知道自己的聽力損失程度,可以直接買助聽器嗎?
A:建議先進行專業聽力檢查,確定損失範圍後再選擇適合的型號。您可透過 免費線上預約 安排檢查。
Q2:隱形助聽器是不是效果比較差?
A:並非效果差,而是功率較小,適合輕度至中度聽損者。重度聽損者仍建議使用 BTE 類型。
Q3:我需要降噪功能,哪種類型最適合?
A:RIC 和 BTE 通常配備較強的降噪與方向性麥克風,能有效提升語音清晰度。
Q4:助聽器可以藍牙連接手機嗎?
A:許多現代助聽器支援藍牙,能與智慧型手機連接,直接接聽電話或聽音樂。
延伸閱讀推薦
預約試戴,體驗聽得見的生活
維膜助聽器提供專業評估與免費試戴服務,無論您是初次配戴或過去使用不滿意,都歡迎預約洽詢。我們幫助您從「聽不見」走向「聽得清、聽得懂」的日常。
📞 預約專線:0800-580-731
🔗 立即線上預約體驗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