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 30, 2024 | 助聽器選擇
揭開助聽效果不佳的背後真相!為什麼戴了助聽器還是聽不清楚?

🎯1. 聽力損失的類型決定助聽效果
不同類型的聽力損失對助聽器的反應各異:
👂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
最常見的類型,由內耳毛細胞或聽神經損傷所致。助聽器雖能放大聲音,但無法修復解析聲音的神經結構,導致「聲音變大了,卻不清楚」。
🔊傳導性聽力損失
因耳道或中耳病變導致聲音傳導受阻。助聽器可顯著提升聲音強度,效果通常較好,但若中耳病變嚴重,清晰度仍可能受影響。
⚖️混合性聽力損失
結合感音與傳導性問題,適應期較長,需更精準的助聽器調整。
🧠中樞聽覺處理障礙
聽力正常但無法理解語音,尤其在吵雜環境中。此類族群即使使用助聽器,仍可能需要額外訓練或輔助溝通方式。

⚙️2. 助聽器設備與設定是否正確?
選擇錯誤或未經專業調整的助聽器,往往是效果不佳的主因:
低階助聽器無法針對語音清晰度進行優化
未根據聽力圖調整頻率響應與音量
忽略噪音抑制、方向性麥克風等功能設定
未定期保養導致聲音模糊或堵塞
✅ 解決之道:請由專業聽力師依照個人聽力圖進行精密驗配與後續調整。

🌆3. 環境噪音讓清楚語音變得困難
在嘈雜或多聲源環境下,即使助聽器有噪音抑制,也無法完全取代大腦的自然分辨能力。
餐廳、車站、菜市場等高噪音區特別困難
多人講話場景容易混淆語音來源
距離遠的聲音放大效果有限,清晰度仍差
📌建議:盡量與對話者面對面交談、結合視覺提示(如看口型、表情)幫助理解。
🧠4. 大腦需要時間適應「新聲音」
尤其是第一次使用助聽器的人,大腦需要「重新學習」如何解析聲音:
初期可能覺得聲音刺耳、不自然
適應期長短因人而異,每日配戴時間越長,適應效果越好
📌建議:每日配戴至少4–8小時,並多在不同環境中練習聽力。
👵5. 年齡與語音辨識能力密切相關
年齡增長會使大腦的處理速度、語音理解與學習能力下降:
年長者即使助聽器增強了音量,也可能無法快速辨識語音
在吵雜環境或多聲源情境中,理解能力更易受限
📌建議:結合助聽器與聽能訓練,提升語音辨識與大腦反應速度。
🔧6. 助聽器使用與維護習慣影響深遠
耳垢、濕氣或灰塵堵塞耳管/麥克風
電池過期或未更換濾網
只在需要時使用,導致大腦無法建立長期聽覺記憶
📌建議:每週自我清潔、每三個月回門市保養,並建立每日穩定配戴習慣。

✅ 結語:助聽器≠瞬間治癒,效果來自「人+設備+環境+習慣」的配合
如果你佩戴助聽器卻覺得聽不清楚,不必氣餒。這不是設備的錯,而是需要:
專業評估與驗配
正確使用與耐心適應
定期調整與維護
以及家庭與社會環境的支持
維膜助聽器致力於提供**「聽得見,也聽得懂」**的解決方案,從第一次試聽、適應期陪伴,到後續保養與聽力訓練,都是我們照顧的重點。
📞 立即預約免費聽力檢查:0800-580-731
🔗 了解我們的專業助聽器服務流程 >>

❓常見問答 FAQ
Q1:為什麼我戴了助聽器還是聽不懂?
因為聲音雖放大了,但若感音神經功能受損,大腦無法準確解析語音訊號,需時間與訓練適應。
Q2:我只在需要時才戴助聽器,這樣可以嗎?
不建議。長期、穩定配戴有助大腦適應與聽力訓練,間歇配戴容易影響效果與聽覺學習。
Q3:我應該多久保養一次助聽器?
建議每週清潔、每半年回門市由專業人員檢測與保養,確保聲音品質與舒適度。
Q4:是否要選最貴的助聽器效果才好?
不一定,應根據個人聽力圖、生活需求與環境由專業聽力師推薦最適合的等級與功能。
🔗 延伸閱讀推薦
💡資訊太多不想看? 加入官方LINE專人解答 ▶︎ https://lin.ee/QNYr2QZ 💡助聽器補助專線 ▶︎ 0800-580-731 (週一至周六 09:00~12:00 13:30~18:00) |
📞 免費服務專區|現在預約,開啟聽得見的生活
在維膜助聽器,我們提供:
🎧 免費試戴體驗:試聽各大品牌,找到最適合你的聲音
👂 專業聽力檢查:由維膜助聽器資深聽力師親自解說聽力圖
📝 補助申請協助:最高可享 NT$20,000 政府補助
📍 全台 20 間門市:立即安排離你最近的服務據點
👉 【立即填寫表單】讓我們主動聯繫你 → 點我諮詢
📞 免費專線:0800-580-731
🔗 或加入 LINE 諮詢:@維膜助聽器官方帳號
